公告版位

羅氏買下癌症基因檢測公司 提供客製化療法建議
作者 呂 維振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1 月 13 日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Foundation Medicine
瑞士羅氏藥廠宣佈投資 10 億美元入股專門做癌症基因研究的 Foundation Medicine,以充實自己的癌症藥物研究發展。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花 10 萬美元在 Foundation Medicine 進行癌症基因檢測,雖然最後並沒有救到他的生命,但該公司卻因此出名。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賽亞基因科技公司--官網

亞太區領先的藥物基因體科技公司 跨國藥廠研發合作團隊】

賽亞基因科技公司以人類基因組為研發重點,致力疾病與單一核甘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關聯研究,從事藥物基因組學(Pharmacogenomics)研究與臨床應用開發,目前已完成多項藥物療效與基因關聯性分析檢測產品及疾病基因功能研究成果,是國際間矚目的個體化醫療研發基因科技公司。賽亞基因公司簡介,並發表於專業期刊 Pharmacogenomics, June 2007, Vol. 8, No. 6, Pages 669-673 。 同時,為台灣唯一獲國際媒體選入亞洲十大影響力生命科學公司。

賽亞基因成立於2001年3月,擁有兩座國際標準認證實驗室,與亞洲各大研究中心與醫療單位建立了密切合作網絡,累積豐富的亞洲基因體研發資源,不僅整合完成尖端的基因體研究核心技術平台,並建立了藥物開發不同階段的完整藥物基因組臨床研究服務經驗,目前是歐美生技公司與跨國大藥廠亞洲區域藥物基因體研發合作首選伙伴。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 – 2014年11月2日 上午8: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30%缺血性心臟病的肇因都在於運動量不足,因此, 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累計至少150分鐘中,而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則是要有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 活動。
養成每天動一動的習慣,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可預防骨質疏鬆症、高血壓、高血脂,降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憂鬱和失智的風險,也能強心益肺,提高代謝、增強免疫系統,強化肌肉和骨骼,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
每天健走15分鐘 有助於改善身體機能
國民健康署自2002年起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
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更可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而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來說,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並記得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即可將健走融入於生活中。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 台灣各產業景氣趨勢調查報告

生技醫藥  劉依蓁
創新技術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人類生活的主要驅動力,如十九世紀工業革
命的蒸氣引擎和鐵路,二十世紀資訊及通訊技術的大量發展。1953 年生物學家
James Watson 與 Francis Crick 發現 DNA 具有雙股螺旋結構,進而開啟人類對生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醫藥產業的世界舞台
「亞洲的那斯達克」在台灣!?
文/林亞歆、王柏豪
台灣如何持續吸引全球研發型的公司來台IPO?讓世界級創投資金到台灣為聚攏?國際型生技醫藥企業願意以台灣為跳板,再放眼全球?一連串的問號,亟待政府和產業界共同努力把它們轉變成美麗的驚嘆號,更是攸關華人醫藥產業爭取世界舞台的重要課題。

台灣近年一樁重大的跨國藥業併購案-艾威群(ALVOGEN)入主美時,是勤業眾信協助成功的案例。ALVOGEN其實很早就想佈局大中國地區,美時一直希望進軍歐、美、日市場,勤業眾信於是協助ALVOGEN和美時達成合作,美時也成為ALVOGEN在亞洲的重要據點。

德勤財務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正是該併購案的推手,勤業眾信展現專業的財務顧問能力,為雙方公司分析可行的交易模式、價值分析等問題,並在會計審計、國際租稅優惠方面提供協助。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John M. Mandrola(醫學博士,臨床電生理學家)編譯:醫脈通
原文出處 : http://news.medlive.cn/heart/info-progress/show-71769_129.html

2014年心髒病學領域有很多新的進展。儘管有些研究結果是陰性的,但也是有用的。有的進展並不是具體的試驗,而更多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Medscape醫學新聞上的一篇文章對2014年心髒病學領域的眾多進展進行匯總,醫脈通小編對其進行編譯整理,以饗讀者。

一、腎交感神經去除術宣告失敗

SYMPLICITY-HTN-3試驗是一項前瞻性、單盲、隨機臨床試驗,患者被隨機分配到RDN組或假手術組。該試驗結果是陰性的。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細胞變回正常細胞的秘​​訣


癌症的主因: 超級中毒+組織缺氧+憂傷

就超級中毒而言,例如吃入含重金屬食品,因為重金屬太重,血液搬不動,就留在組織中,而細胞遇到入侵的外來物,就會扭曲地團團圍住而形成腫瘤癌症!

1. 樂觀:例如和志同道合登山隊登山大家談天說地嘻嘻哈哈。

2. 補氧:登山會喘氣且滿身流汗乃最佳的補氧及排毒運動,藉由灌氧,皺縮的細胞癌可像氣球打氧一樣,膨脹回來,成為正常細胞。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藥臨床試驗簡介

新藥臨床試驗是探討新的藥物對病人的風險效益,並取得有意義平衡的最後一 個新藥科研階段。本文介紹臨床試驗各個執行階段,以及如何取得美 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的過程。內容包括臨床試驗的科學、執行及法規面向,生物標誌和藥物計量學等新興科學如何對臨床試驗過程所遭遇的問題提出改善。

新藥研發的目標是生產安全、有效的藥物。臨床試驗在此過程中扮演一個關鍵的步驟,即在藥品獲得核准前進行嚴格的系統性測試,將試驗用藥施於病人或健康的受 試者,以評估藥物的療效及是否能應用於廣泛的族群。成功的臨床試驗之基礎為臨床前發現和藥物開發(preclinical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並包括以動物進行符合於《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毒理學研究,驗證試驗藥物的安全性,以確保藥物是否可以安全地在人體進行測試。另外,臨床前動物藥效學研究、藥物代謝和藥物動力學研 究,可提供試驗藥物用於人體的劑量資訊,預測有效劑量範圍等。

一個良好的臨床前研究通常會是後續臨床試驗的成功基礎。但成功的臨床試驗和臨床前藥物研發不同,不僅僅只是科學研究的課題,還包括了法規和執行層面等法律和管理的課題。以下就這些相關課題作進一步說明:

臨床試驗的科學層面

曾引起軒然大波的TGN1412人體試驗事件突顯出臨床試驗的重要性。TGN1412是CD28超促效劑(superagonist)的人類單株抗體,直 到臨床試驗時才發現其安全風險。於2006 年進行TGN1412 第一期臨床試驗時,爆發了一場危及人命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迅速出現在六名的健康受試者身上,這場意外是臨床前安全測試無法預測的。從這事件的許多經驗和教訓,促使臨床試驗擬定進一步相關的規範與建 議,也顯示了即便以現今科學的進步,要將試驗從動物模式轉譯到人體病患身上仍是重大挑戰。因此如何進行良好設計和控制的臨床試驗,以充分了解試驗藥物(特 別是新化學物質,new chemical entity)的潛在風險和益處,仍是新藥研發重要的最後一哩路。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12-12 00:00:00

分享【撰文/莊正賢】
自安潔莉娜‧裘莉在進行基因檢測後,預防性切除雙側乳房以大幅降低日後罹患乳癌之風險,根據基因檢測結果評估個人罹患疾病之風險機率,並在醫療團隊評估後執行預防性服藥、手術等處理,達到極致個人化醫療提升治療效果已蔚為一股顯學。在NBI指數近年來大漲下,根據研調機構預測,全球基因檢測服務市場未來將有年平均17.5%的成長率,並在10年後(2024年)市值超過250億美元(如圖1),而全球最大的基因檢測公司MYRIAD在美國NASDAQ的股價也曾攀上每股138美元的高點。(如圖2)

基因檢測市場勢將大鳴大放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演進,針對個人體質、症狀對症下藥已是必然醫療診斷方式外,進一步依照個人基因序列找出實際致病因子而更有效率的治療方式,早在10多年前人類基因組序列被美國Francis Collins博士所率領的團隊完全解碼後,便成為各國先進醫療體系如火如荼發展的一塊領域。許多疾病和基因變異的關係逐漸被發現並記錄,目前基因檢測市場最成熟的服務,即根據預測性基因檢測項目(如管理脂肪的基因若出現問題,則心臟病發生的機率將高於正常人;進行排毒的基因若有缺陷,隨著年紀增長罹癌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等),提早採取針對性的醫療措施。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記者 邱俐穎報導】2014-05-27


癌症可能與代謝不正常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乳癌細胞因葡萄糖代謝路徑出了差錯,促使腫瘤增生,印證「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想法,這項研究也提供未來癌症標靶藥物的新研發方向。國衛院分子基因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王鴻俊表示,食物進入人體會轉換成葡萄糖,產生細胞所需的能量,但癌細胞卻代謝異常,葡萄糖經糖解作用後,會產生大量的乳酸,進而促使腫瘤生長。
過往研究已發現致癌因子JMJD5在前列腺癌及乳癌會高度表現,由國衛院長龔行健、清華大學教授王雯靜、王鴻俊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以乳癌細胞進行研究,發現JMJD5會和葡萄糖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酵素PKM2結合,PKM2像交了壞朋友,從此改變代謝路徑,促成腫瘤生長。
龔行健形容,PKM2酵素如「守門人」,大部分葡萄糖經PKM2會轉化為能量與二氧化碳,但當致癌因子JMJD5出現後,PKM2和JMJD5結合,就會使PKM2酵素失去守門人功能。
龔行健表示,癌症病患治療中早有限制糖分攝取的飲食指引,目前部分控制糖尿病血糖的藥,也證實能抑制腫瘤生長,說明新陳代謝正常運作與癌症防治的確有關。

文章標籤

mi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